据销客多小编观察最新发现:微信小程序上线快一年了,很多人已经开始搭建了小程序商店进行卖货,但单纯的一个小程序商店除了常规微信推出的小程序宣传方式以外,就需要靠商家自身线上或线下的宣传。但由于小程序本身是一个轻应用,很多功能不能实现,如没有很好的促销工具,并不能让小程序商店进行更多的拓展。
微信推小程序有什么优势?
1、小程序的势能:10.8亿微信用户
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应用,根据腾讯最新财报,Android和iOS加起来,微信WeChat MAU达到10.8亿,去年所有人都认为微信已经接近增长天花板,但是今年的表现实在令人咂舌,无所不能的张小龙,从订阅号、服务号,再一次把公众号推向了极致,小程序横空出世。
根据马化腾的建议,应用号改成了更加直接、更容易被普通大众理解的名字,“小程序”。来看一看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的最权威定义,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,它实现了应用“触手可及”的梦想,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,也体现“用完即走”的理念,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。应用将无处不在,随时可用,但又无需安装卸载。比起原生APP,应用号基于微信的底层,开发简单,推广容易,只需要在微信体系内吸引用户,而微信拥有的海量用户,基本上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量,可以基本满足小程序用户的需要。
2、小程序改变移动互联网格局?
微信在移动互联网里是一个“例外”,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,并没有这么一个东西存在,独独在中国,一个独立APP,足以抗衡iOS和Android阵营。既然是“例外”,微信就有一种特质,能够凌驾于其他APP之上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移动互联网的格局。
小程序有什么优势?
正如 Android APP 是基于Android 框架下的应用,iOS APP是基于iOS下的应用,微信小程序是基于微信OS的应用,它有自己的技术框架MINA,是一个程序应用,不是网页(这和服务号不同)。
1 - 跨平台,跨版本,跨机型:一个小程序,所有能安装微信的机器都能使用。小程序只用遵循微信OS的规范,各平台的适应问题交给了微信原生程序本身。从此,你不用考虑iOS 和 Android, WP 不同操作系统的问题,不用考虑从iPhone4 - iPhone 7 的各种不同屏幕尺寸适配问题,不用考虑 从华为到魅族到小米各个系统不同版本兼容问题,只用做好一套开发即可,对比开发原生程序,节省了大量设计,开发以及测试的时间精力。
2 - 低门槛:技术绝对不是小程序的门槛,小程序的开发框架MINA极大地简化了前端界面问题,让开发者可以更专注于数据和逻辑。原则上,前端开发者的可以快速上手,而后端开发者要学习这个框架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,甚至产品/设计都有可能快速掌握这个框架来做出简单的小程序。
3 - 交互,功能强于服务号,可以实现类似原生APP的功能和交互:目前已提供的API包含:发起请求,上传,下载, WebSocket(可实现即时通信)等,同时开放:登录-签名加密,用户信息,微信支付,模板消息的接口等。
能够为创业者带来什么改变呢?
1. 验证想法的时间和金钱可以缩短 30%-50%
原来要花起码2-3个月时间,15-20万费用才能做出来第一版APP,现在花1-2个月(后端逻辑和数据部分是节省不了的),小程序成本不用app五分之一可能就搞定。
2. 运营转化率更高
原生APP“下载并使用”这个动作,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个动作,它包含了以下7个步骤:
点击下载链接 - 跳转到下载页面-点击下载 - 等待 - 安装完成 - 注册 - 开始使用,经常遇到的问题有:下载页面打不开,下载时间太长,要求注册才能使用等,即使你之前推广费过万,文章阅读10W+,用户都已经点击了你的下载链接,依然分分钟有可能放弃安装。
最后,给所有做小程序的几点建议:
首先,不要抱着“花小钱做大事”的预期。
其次,一定要有成本意识,要追求小程序商城的投资回报率。
第三,要有试错意识,尤其是互联网广告,现在是非常容易试错的。
进场要早,了解要全面,尝试要多,不怕犯错,底线清晰。这几点看似干涩而无趣,但真做到了很难。
本文由销客多发布,文章作者:逍客
大家都在看:
相关推荐
3月15日,当当网掀起12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促销,不少人惊呼这是当当网CEO李国庆对京东 网上商城 上次挑起价格战的复仇。…
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,各种商业竞争千变万化,很多企业也通过了微信来实现将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。那么微信分销裂变平台…
这个时候,说到分销系统软件、电子商务系统和网站系统,很多人都会问分销系统有免费的吗?永久免费的分销系统真的存在…
网上代购的花王纸尿裤涨价了!昨天,网友亲亲我的baby在重庆本地某母音论坛向各位妈妈播报最新消息:卖家给出的理由是…
微信出现后不久,出现了很多东西,如微分销、微商城等,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微信分发平台。这样一个平台对于企业来说非…
近年来,城镇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缓慢,而电商企业需要新的流量注入,因此在“互联网+”的浪潮下,如淘宝苏宁等…